“他绝对够‘硬’,从来不怕啃‘硬骨头’。”提到姜河,同事们由衷佩服。
9年来,他在公安刑侦战线摸爬滚打,屡破大案要案。成绩和殊荣的背后,是姜河对于公安事业的热爱、对于刑侦战线的执着。
抢抓时机,办案也要“趁热”
身材壮实,声线浑厚,是姜河带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这位来自甘肃的西北汉子是个不折不扣的面食爱好者,方圆几里有几家面馆,他都门儿清。
在他看来,办案和吃面都讲究“趁热”——抓住时机尽快行动。
2014年10月,姜河加入刑警大队八中队,怀揣着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警察梦,奔波忙碌在办案一线。
年末,辖区发生多起团伙抢劫案,数名群众财物遭抢,影响极坏。局领导安排八中队负责案件侦破。姜河和战友们不分昼夜,24小时轮转交替,根据嫌疑车辆轨迹循线追踪,仅仅过了两天,便将四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用最短的时间换来辖区的和谐安宁。
今年7月,三星镇两家黄金首饰店深夜被盗,案值近200万元的金银首饰不翼而飞。
面对店铺监控遭到破坏、嫌疑人善于伪装等不利因素,姜河和同事们连轴作战,在锁定嫌疑人动向后,顾不上片刻的喘息,立即驱车赶往山东境内,将刚刚躺在床上的嫌疑人捉拿归案,在16小时内追回全部被盗首饰,同时带破另一起案值100余万元的盗窃黄金案。
9年热血铸剑,姜河先后参与侦破各类案件3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0余名。
凭着这样一股拼劲、闯劲、钻劲,他成为海门公安小有名气的“刑侦尖兵”。同事们都说,“姜河就是刑侦战线的尖刀利刃,遇到疑难案件,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接手线索,就必须拿下案子
“一名优秀的刑警,要有足够的洞察力,更离不开坚韧的性格品质。”姜河身上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这点很符合他西北硬汉的风格。
今年年初,三星镇一户村民家中失窃,由于自装的监控设备质量不高,加上夜晚条件不佳,视频画面中几乎是一片漆黑,案件侦办一时陷入困境。
“出口就一处,嫌疑人一定会经过监控下方!”姜河没有泄气,他将视频倍速放慢一半,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果然,凌晨2时40分左右,平静如水的画面出现了轻微的抖动,“就是这会!”
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姜河断定视频帧数发生变化,正是因为有人经过了现场,从而推断出作案的大体时间。他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成功抓获了“隐身”在黑夜中的嫌疑人。
由于办案需要,出差对于姜河来说是家常便饭,最频繁的一年,他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出门在外,一日三餐难得规律。有一回跑进大山深处走访侦查,太阳都落了山,姜河和同事们都没能找到附近的食宿点,最后还是在车上囫囵应付了一宿,靠包里塞的几片面包充了饥。
2020年春,姜河前往浙江温州侦查一起套路贷诈骗案件。经过8个月的艰难工作,他全面掌握了该诈骗团伙的组织结构、诈骗模式和洗钱通道。年底,区局组织200余名精干警力雷霆出击,摧毁了隐匿在写字楼中的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涉案金额超亿元。
因为连续作战,收网时姜河瘦了整整10斤。晃眼间,一轮四季也悄然更迭。
群众的事,是他的心头大事
“当警察就要保一方平安、安一方民心。”这么多年,让姜河印象最深的案子,算不上惊天动地,也并非曲折离奇——那是9年前的一起盗窃山羊案。
2014年冬天,三星镇连续发生数十起山羊被盗的案件,受害人大部分都是村中的留守老人,辛苦喂养一年,盼着能在年底卖个好价钱。
接到报案后,姜河前往案发的一户人家,眼前的一幕让他记忆犹新:一个老太蓬头散发,瘫坐在羊棚外的空地上,手里紧握着被割断的半截塑料绳,眼角的泪止不住,嗓子却发不出声音。
姜河的心里好像被什么击中。他咬着牙,完成了现场的初步勘察。
当时,现代技术侦查手段并不发达,主要靠传统的蹲守、摸排、走访。村民们天不亮就下地耕作,为了尽快形成证据链,姜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挨家挨户走访记录。有些受害人随子女迁到了苏州、上海,他也是一个不落,收集了几十厘米厚的书面材料。
经过没日没夜的艰苦奋战,姜河最终将盗窃山羊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把老人们的血汗钱悉数返还。
“案件一天不破,心里就像有道坎过不去。”姜河表示,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就是自己和案件“死磕到底”的最强动力。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再过几天,姜河即将离开征战近十年的刑侦战线,走上新的岗位。
他说,自己爱读书,尤其是《史记》,总是百读不厌。历史的烽烟散去,典籍中炽热的家国情怀时常令自己心潮澎湃。
“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转变了角色,不变的是姜河心中灼热的信仰信念、忘我的砥砺奋斗,他用铁血肩负道义,用热血铸就警魂,书写了属于一名刑侦硬汉的藏蓝荣光。
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信念,硬核不是与生俱来的强大,而是面对艰险的无所畏惧,九年磨一剑,热血铸警魂,为刑侦硬汉姜河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