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入场捕鱼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计划总结
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度工作计划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3-17 字体:[ ]

一、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焦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和农业强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突破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乡风文明程度高的“强富美高”现代化乡村。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聚焦“藏粮于地”稳产能。改造提升4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美丽宜耕的高标准农田,做强做精优质稻麦。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23万亩,产量稳定在5.03亿斤,多渠道完成油菜扩种、大豆玉米带状复种任务。聚焦“提质增效”保供给。巩固蔬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综合产能,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59万亩次、总产量133万吨,新增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2个、绿色蔬菜产业基地3个。生猪出栏22.91万只,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4万亩,产量5.85万吨。聚焦“种业创新”强基础。扩大农科所工厂化(代)育苗规模,建立海门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种圃。加强海蜜9号甜瓜示范推广,力争育出1个具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强化海门山羊种质资源保护,推进科研与生产、品种与市场的有机深入融合。聚焦“科技强农”促增产。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山羊、芋艿等8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挖掘农业增产提质潜力。大力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重点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和无人农场建设,2023年新增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5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8%。

二是抓住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构建高质高效乡村产业体系。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抓手,加强园区梯队建设,培育一批南通市级、海门区级的农业园区,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打好基础。突出链条强,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化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工作,构建“中心+专业化区域分中心+田头基地”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果、海门山羊、海门肉鸡、特粮特经、四青作物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效应显著、利益联结紧密的全产业链重点链。突出单品强,加强“一镇一品”特色镇培育力度。做大做强海门番茄、海门草莓、海门葡萄等单一品种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每个单品种在特定区域内规模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悦来镇重点发展草莓或芋艿的规模种植,做到产业强镇。常乐镇重点建设海门番茄生产基地,通过强盛公司带动农民规模种植番茄的积极性,力争五年内达万亩以上。海门街道、三星镇进一步扩大海门葡萄种植规模,推广市场销路好、销售价格高、耐贮藏运输的葡萄品种。突出要素强,加强园区集群发展。进一步发展蔬果类农业园区,加强优质稻麦种植园区、海门山羊养殖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突出主体强,加速农业规模化发展。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2023年,力争发展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培育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示范农民合作社占比达21%以上,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2000人,新型合作农场稳定在93家左右,申报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个。突出品牌强,加快产业融合化发展。重点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海门大米、海门山羊、海门果蔬等“鲜活海门”农业品牌,2023年,确保成功申报南通市级以上农业品牌6个以上。组织3家以上单位申报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基地(园区)。

三是推动乡村建设落地生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打造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先进村)。坚持高位推动,集中优势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观摩会,形成“月调度、季评估”机制推进乡村示范建设。悦来镇保民村、友爱村、永平村通过组建党建联合、资源共享、产业相融、功能互补的片区利益共同体,“三组团”推进乡村振兴。常乐镇中南村、颐生村、官公河村、八烈村“四村联建”,聚焦做强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兴旺、强化环境治理促进生态宜居、夯实民生之本保障生活富裕,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四甲镇以头桥村、二桥村、四扬村、合兴村为主统筹推进西部乡村建设,坚持“一村一品”差异化定位,建设集科技示范、产业引领、空港旅居、休闲体验、生态宜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023年,全区新培育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持续打造示范村4个,先进村17个。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提升,2023年计划新建改造户厕15000户、整改达标户厕5768户。持续推进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美丽家园 你我共建”“十个一”行动,设立“村庄清洁日”,推行镇、村两级“红黑榜”制度,通过“日巡查、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推动农村“三棚”和破旧建筑整治、提高“四园”建设数量和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村部为轴心,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鼓励有条件的村打造示范点,因地制宜逐步拓展,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持续建设生态绿色农业。强化外来入侵物种监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技术,健全废旧地膜回收体系,推进生猪生态健康养殖。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建设。2023年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开展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试点,全区农药使用量较上年下降0.5%。建设三星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服务站点1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0%以上。

四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增强就业带动创业、产权入股收益分红、产销对接农业增效、村企联建强村富民、土地流转资源增值等五大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构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长效机制,开发康复护理、月子保姆、营养配餐等新产业职业培训,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落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办法》,创新推进“强村十法”,深化村企联建、产村融合,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共同体,一体推动个人富、集体富、共同富。2023年,持续巩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百万元全覆盖成果。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扩大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覆盖面,做到土地流转项目应保尽保。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各区镇建设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规范化示范点1个。持续优化富民强村帮促政策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加强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全区不出现返贫和新致贫现象。

五是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农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0.1元入场捕鱼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组织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一线从业人员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推动安全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压实责任落实。压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强化指导督查,加强沟通协作,构建起全方位、无缝隙的农业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压实涉农企业主体责任,做到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到位,推进安全管理由“自上而下”被动应付向“自下而上”主动尽责转变。强化隐患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全面排查整治海洋渔业、农业机械、农业龙头企业、畜禽屠宰和农村沼气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聚焦重点主体、重点环节加密检查频次,在查深、查准、查实上下功夫。推进精准执法。聚焦海洋渔业、农机领域,开展精准执法。以铁腕治理的高压态势,全力打好农业安全生产的执法硬仗,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先停后治,绝不姑息,切实解决安全生产隐患和违规行为反复发生的问题。

二、2023年主要工程项目

农业提质增效强基工程:现代种业主体培育项目、海门山羊产业体系发展项目、设施园艺标准园建设项目、优质稻米绿色高质高效建设项目、旺盛葡萄高产研发基地建设项目。

农业基础提升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项目、智能农机装备项目、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项目。

产业融合发展强链工程: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项目、秋漾食品科技项目、泰森食品深加工项目、蔬果智慧加工项目、江苏苏系肉鸡产业集群项目。

重大平台建设强园工程: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绿色转型示范引领工程: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池塘养殖尾水整治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科技与人才赋能工程:南京农业大学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项目、智慧农业中心建设项目、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示范点建设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农村厕所革命工程项目。

强村富民促进工程:税收奖励、物业发展、企村联建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