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入场捕鱼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计划总结
2022年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3-08 字体:[ ]

2022年,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0.1元入场捕鱼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深化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突破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年”为抓手,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一、今年获得的荣誉及特色亮点工作

入选全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全省首批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省级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示范县。组织实施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5G+无人农场”入选江苏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 做大做强合作农场服务”入选江苏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两项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

二、2022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高要求落实稳产保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粮食生产稳中向好。2022年度4.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质量、进度南通领先,年底完成县级验收。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9.275万亩、较去年增加450亩,总产量25.52万吨、较去年增产1.38%,全年粮食实现丰产丰收。其中小麦面积16.485万亩、较去年增加750亩,总产5.27万吨、较去年增产1.4%,水稻面积11.87万亩、较去年增加1.47万亩,总产量达到6.92万吨、较去年增产12.7%,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9162亩、超额完成南通下达任务1000多亩。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稳定。全年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58.89万亩次,总产量131.05万吨,总产值23.29亿元。成功创成省蔬菜标准园3家,省级园艺标准园建设单位2家,新增绿色蔬菜产业基地7个,绿色蔬菜占比达到56.1%。全区能繁母猪存栏1.25万头,规模猪场97个,生猪存栏12.81万头,出栏27.64万头。农机新装备及技术示范推广。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基地1个,建成本级粮食烘干中心2个,南通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发展“无人化农场”3家,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7家。做好种质资源保护文章。启用海门现代种业繁育示范基地种子冷库,保存地方种质资源99个,引进果桑新品种2个。海蜜甜瓜成功引种陕西勉县。

二是高质量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聚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4个,其中新建32个,当年计划投资29.8亿元。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建成20个冷库,泰森新建熟食智慧工厂项目、秋漾食品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全区12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工销售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8.33%。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起草《海门区特色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扩大海门大米、海门山羊、海门果蔬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成功注册海门山羊“小耳朵”商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认定南通市级龙头企业2家,新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市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各2家、9家、110家,国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各2家、6家,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率为21.7%,线下培育高素质农民3010人,完成全年20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的150.5%。全区93家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经营面积超4.19万亩。坚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造亚农业”“旺盛葡萄”进入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4个主体获得省级休闲农业运动基地、星级园区等荣誉。2022年预计全区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5.5亿元,同比增长8.91%。

三是高品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焕新农业农村发展面貌。我区8个示范村、17个先进村入围南通市级培育名单,建设总投资1.31亿元,项目135个,项目启动率达93.3%。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展新颜。累计整治农村“三棚”和破旧建筑30851户,完成户厕整改1.6万户,新建户厕4970户,完成率99.4%。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排出镇村“红黑榜”6期,交办区镇6万多个环境问题。申报省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13个。绿色农业助发展。建成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8个,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个。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2%,全省领先。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对入网农业经营主体质量追溯管理督查巡查3.7万次,主体覆盖率100%。

四是高起点谋划农村改革路径,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截至11月底,全区土地流转参保面积4万亩,保额(流转租金)3653.11万元,保险单数229单。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全面进入线上交易,累计交易项目712个,成交金额1.27亿元,溢价总金额477.2万元,溢价率3.9%。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起草《0.1元入场捕鱼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的实施办法》,综合运用“强村十法”,多渠道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年拨付村集体物业补助收入572.65万元,税收返还收入1311.54万元,争取省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9个,合计补助资金540万元。截至10月底,全区238个村村营总收入达1.370618亿元,村均57.59万元。扎实推进富民增收行动。起草《南通市海门区农民收入十年倍增实施方案(初稿)》,确定8大行动24条措施,多途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要素激发农民增收活力,全方位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制定《南通市海门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实施方案(试行)》,推行发展民宿产业、挖掘乡愁文化、完善农业设施服务和开展整治复垦4种盘活利用模式,探索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每个区镇确定示范试点1个。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海门传统农业优势,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通过种植四青作物20万亩,可带动农民增收约2亿元;养殖海门山羊约30万只,可带动农民增收约4.5亿元;流转土地进行稻麦轮作,解放了劳动力,人均打工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前三季度,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7元,增幅6.4%,增量1555元,总量和增量位列南通第一。精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就业帮促等“十大帮促”行动,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实施委托养羊等产业项目,投入153万元,惠及农户555户,户均增收2600余元。续签第二轮帮扶村物业租赁合同,确保市区级经济薄弱村每年分别获得18万元、9万元。全区未出现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强村加油站年底交付,每年分别为9个村增加村营收入35万元。纵深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积极做好延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与组织部共同起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座”工程实施意见》,将“党上宅小组”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全区各行政村均已推广运用“清单制”。

五是高密度抓好农业领域安全生产,稳定农业生产生活秩序。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训16场次、培训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应急演练2次,参与人员1200余人;全面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行动,检查各类涉农经营主体977家次,发现隐患531项,已全部整改完毕。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全年开展突击执法检查行动36次,出动执法人员306人次,检查渔船207艘次,查处“浮子筏”73艘,检查农机256辆次,立案查处安全生产案件32起,已结案处罚金额3.6万元。积极推动减船转产工作,全区共减船转产渔船2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