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入场捕鱼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计划总结
2023年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3-21 字体:[ ]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0.1元入场捕鱼“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四区”联创,紧扣建设“五强”农业强区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海门连续3年位居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江苏唯一)、获得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被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评为畜牧统计监测优秀县,正余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位列全省第一等次;成功创建全区第二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海门山羊肉系列入选省“苏韵乡情 百优乡产”推介名单。常乐镇四村联建区域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进行打造;悦来镇成功入选南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功举办全省现代设施农业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苏韵乡情”南通专场活动。

一、攻坚一线抓农业生产,稳产保供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抓重要农产品供给。2023年全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总投资约1.05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全区粮食播种总面积79.59万亩,单产324.6公斤,总产25.83万吨,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增幅位列南通第二。全年蔬菜(西甜瓜)播种面积59.318万亩次,同比增加0.8%,总产量139.18万吨,同比增加6.4%,总产值25.997亿元。生猪、山羊、家禽出栏分别为34.22万头、67.59万只、1135.06万只;存栏10.77万头,40.17万只,338.27万只,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11万头。远洋渔业、近海捕捞、淡水养殖以及内陆捕捞总产预计实现6.78万吨。

二是抓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海门山羊和沙乌头猪保种工作有序开展,区农科所收集保存地方农作物种子资源达110种。京海、普农等4家种苗企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完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园区(基地)申报认定4个,南通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2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粮食“无人化农场”3个、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

三是抓基层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推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新组建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部、北部、西部三个区域农业技术服务分中心挂牌运行,着力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分条线成立5个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到镇、到村,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指导重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科学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外业采样进度南通第一。

二、深耕一层抓项目建设,产业振兴迈向更深层次

一是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断提档。新型合作农场达98家,经营面积超4.9万亩。苏洪集团新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博涛农业、泰森禽业、巴道水产和泉氏水果已成功申报南通市级龙头企业。新认定省、市、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2家、6家、61家,区级示范合作社21家。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全区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8个,其中新建36个,续建2个,年内完成投资30.13亿元。实施《海门区特色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切实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的“土特产”文章。

三是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打造“鲜活海门”区域品牌,正在注册“鲜活海门”商标。实施省级地标保护工程项目1个、南通市农业品牌项目1个。强盛基地获2023年第二届江苏“好黄瓜”品鉴推介好基地;“海蜜10号”获2023年第五届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活动十大“好品种”称号。休闲农业得到有效复苏,全年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6.91亿元,同比增幅26.55%。

三、靠前一步抓农村改革,富民强村焕发更强活力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28.7元,全年增幅6.84%,继续保持南通前列。今年全区村营收入总量为33053万元,村均达138.88万元。

一是千方百计提升农民素质。全年举办优质稻麦、特色瓜果等各类高素质农民群体培训班34期,培训各层次各专业高素质农民3292人,完成区委、区政府2023年下达为民办实事培育任务量的212.39%;建成江苏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3个、市级5个。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区230位益农信息员参加电子商务培训。

二是千方百计推动乡村示范建设。2022-2023年度共2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实施项目136个,截至目前134个已竣工,126个项目已完成镇村验收。成功申报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7个省级示范村,目前已公示结束。常乐、海门港新区等区镇开展村组团连片开发,成效明显。

三是千方百计深化农村各类改革。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覆盖面,全年土地流转履约保险单数247单、租金3752.35万元、面积3.80万亩、保险费113.91万元。农村产权交易全面进入线上交易,全区累计交易项目1079个,成交金额1.26亿元,溢价总金额521.14万元,溢价率4.3%。联合海门法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站”共建并签订协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与工作站进驻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今年以来受理来电来信来访件10件,仲裁委员会受理调解仲裁案件1件,诉调对接3件。

四是千方百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开展“村庄清洁日”“红黑榜”等活动,着重打造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镇村。今年已累计整治三棚27000多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9859户,总体完成率108.55%;20个行政村完成省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提升行动民生实事项目。全区集中收储油菜秸秆1.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35%;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

四、下沉一级抓安全监管,舌尖安全达到更高水平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常抓不懈。以持续深化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开展草莓、大葱、豇豆专项整治行动。全区有3087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主动接受监管,溯源产品2986个,建立生产档案5216个。今年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新认证绿色食品2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86.4%。

二是农业安全生产检查常抓不懈。全面加强渔业、畜牧业、种植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农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渔船421艘次,打击并销毁“三无船舶”105只,立案查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案件37起;开展农机隐患排查治理,排查经营主体125家次、排查出41个隐患;检查农业龙头企业94家次,发现隐患132项;检查畜牧类企业116家次,发现隐患38项;组织全区14家畜禽屠宰和饲料加工企业完成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报告;严格落实农药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检查农药经营主体62家次,发现隐患41项;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进行闭环管理。

三是农业综合执法常抓不懈。强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捕。组织开展沪苏多地联动执法3次,跨部门联动行动8次,查处长江涉渔案件30起。紧盯海上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对象开展精准打击、联合执法,出动执法人员545人次,执法船艇67艘次,检查渔船421艘次,联合海警、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