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汛期临近,海门全面启动汛前安全大检查,对江堤河闸、城市排水系统等重点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与升级改造,以系统化举措构建“江河联防、管网提质、立体防控”的防汛安全体系。
河闸运维升级:智慧调度保畅排
4月15日,在浒通河闸,工作人员正对闸上的起闭设备、备用电源、闸门等设施进行检查,确保闸室正常运转,排水有效进行。“作为兼具通航、灌溉和水位调节功能的枢纽工程,我们已与海事、气象部门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确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河闸能够及时开闸排水;如果在汛期内遇到台风的话,也会跟海事部门协同组织船只进港避台风。”浒通河闸工作人员高刘锐说。
江海滩涂巡查:双重防线除隐患
海门是临江城市,江堤是汛期重点维护的点位。连日来,堤防所工作人员按照计划,徒步对江堤沿线进行巡查。据了解,海门还需兼顾沿海的防汛工作,全区共涉及江堤61.02公里、海堤22.4公里的巡查,堤防所工作人员需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两轮全线堤防巡查。“每年汛期之前,我们组织人员对江堤进行重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要求属地政府及时抢修,保障汛期期间堤防安全运行。”堤防所所长陆荣解释道。同时,堤防所还对车辆及防汛沙袋、抽水泵、照明设备等物资储备进行检查。
城市管网焕新:系统治理防内涝
在城区海兴路(新海路-人民路)段,市政工人正对地下排水管网进行精细化维护疏通。今年汛前,区住建局以“全覆盖排查、全链条整治”为目标,交出亮眼成绩单:完成200公里市政排水管道养护,对嘉陵江路、河海路等24处破损管网实施“靶向治疗”,通过开挖修复1280米、非开挖修复43环的方式,让排水“动脉”重焕生机;同步开展“清肠行动”,完成430余个井盖维修、5200余个雨篦子清掏,更换1618个大型双篦式雨篦子,大幅提升管网过水能力。
针对易涝积水“顽疾”,海门构建起“智能监测+网格巡查”双保险机制。通过汛前地毯式排查,精准定位124个积水点位,运用增设排水支管、改造收水井等措施完成改造,配合河道“梗阻”专项整治,成功打通十三号横河张謇大道西侧坝梗这一堵点,实现内河排涝系统互联互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区住建局结合江海路(G40-上海路)、河海路(瑞江路-珠江路)道路改造工程,同步实施13公里雨水管网升级。此外,随着北京路下穿通常高速、江海路下穿解放路等3座下穿隧道强排泵站建成投用,新增3立方米/秒的应急排水能力,为城市道路构筑起防涝“安全岛”,有效破解下穿区域积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