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入场捕鱼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那一群法治路上的追光者——
微光成炬,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9 字体:[ ]

近年来,海门街道积极融入全区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实践,法治正成为海门主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辖区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评价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辛勤付出,他们发挥所长、尽己所能,他们开拓创新、勇于争先……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担当、坚持、付出,汇聚成了推动法治海门、平安海门建设取得“大进步”的持续动力和磅礴力量。

“惠芳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成为群众“定心丸”

“碰到法律上的问题,就找‘老法师’问一问,一定能得到帮助。”海门街道光华社区居民口中纷纷称赞的“老法师”究竟是谁?她们就是“惠芳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的陈惠娟和钱霞芳。今年,海门街道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在“惠芳老舅妈工作室”基础上升级优化,成立“惠芳法律明白人工作室”。自2014年以来,工作室规模由最初的陈惠娟、钱霞芳两人发展到如今的8人团队。“法律明白人”作为基层依法治理的一线力量,在宣传政策法规、普法宣传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惠娟、钱霞芳带领团队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常年在社区配合街道、居委会开展基层治理,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工作室能得到众多居民的信赖,主要是她们能厘清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区别家庭、邻里、民间矛盾纠纷的不同情况,权衡亲情、友情和法理的利弊,尽可能提供最佳方案。

心系群众纾民困 带头学法显担当

大兴村是人口大村,拥有38个村民小组,3000余名村民。以前,村里人碰到事情靠拳头、讲人情,自从有了“法律明白人”曹裕元,这种情形已悄然改变。现在群众遇到问题,首先就想着去找村里的“法律明白人”问问清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大兴村逐渐达成共识。“要给乡亲们想点子出主意,我首先要带头做个‘法律明白人’,活到老,学到老嘛!”曹裕元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自掏腰包购买各类法律书籍研究学习,2015年参加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职业培训并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调解员。作为大兴村的学法用法示范户,曹裕元志愿服务法治宣传数十年,为了让法律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他总是走到田间地头,围绕村民关注的老人赡养、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热点问题,开展宣传讲解,极大提高了村民学法、用法的能力。

坚持学习蓄能 与时俱进传递法治力量

沈玲玲是嘉陵江社区办事员,作为一名青年“法律明白人”,她坚持面对面服务好群众。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线下咨询受阻,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她学习运用手机线上操作,将许多与法律相关的最新信息和解释线上发布,受到居民欢迎。

因民法典与群众密切相关,因此沈玲玲认真学习、熟悉相关知识,寻找民法典中相对应的知识和要点。三年来,通过网格微信群为居民每周推送法律知识点和典型案例链接,不少居民也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咨询与交流,提升了居民对民法典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八五”普法以来,她先后组织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余场,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50余起,2023年沈玲玲获评海门区十佳“法律明白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