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海门被明确划定的耕地红线为67.84万亩。2019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启动,调查数据显示,我区耕地总量为68.68万亩。这几年来,我区耕地总量实现“五连增”,截至2024年,这一数据已攀升至71.64万亩,成绩尤为亮眼。
连通城乡的桥梁,四通八达的公路,承载项目的园区,带来了经济腾飞和生活质变,也进一步挤占了传统耕地。近年来,海门在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千方百计守牢耕地红线,并实现总量持续增长。
已占用的耕地,如何“还回来”?一方面,海门严肃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强化监督管控,防止耕地违法流出;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合法利用、依法依规开展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制度,重大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落实占用补划,实现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平衡。近年来,我区实施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有效增加耕地1800亩。
耕地保护工作,如何加强监管?我区健全完善区、镇、村各级监督体系,常态化开展耕地整改恢复工作,从源头上规范土地用途管制理念,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通过监测系统、无人机航拍、人工巡查等监测手段,对疑似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形逐一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分类建立台账,整改任务明确到点位、责任到人;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月通报体系,对耕地违法和“两非”问题跟踪整改,形成“整改一宗、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辐射效应。
土地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今年,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谋划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做好项目选择、方案编制和申报实施。目前,多个区镇已开展项目前期调查工作,确保年底前至少开工1个项目,预计全区新增耕地面积超1万亩。同时,我区主动向上对接省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悦来、三星、海门街道、四甲、临江、正余等区镇的耕地补划方案编制,有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