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外来入侵害虫,蔓延扩散速度极快。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食叶造成缺苗断垄,大田期蛀穗导致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受害玉米植株倒伏率较高,籽粒发育不良,呈现“空壳果”,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一、玉米草地贪夜蛾特性
1.食量较大。幼虫嗜食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取食叶片、心叶、果穗等,3龄后为暴食期,6龄幼虫每头每天可取食玉米叶片20cm?。
2.繁殖力强。雌成虫产卵量大,一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繁殖能力是玉米螟的3-4倍,且寿命较长。
3.迁飞性强。成虫能远距离迁移,夜晚开始活动,一晚可飞行100公里,雌蛾在产卵前,能飞行500公里。
二、识别方法
1.幼虫特征。幼虫喜食心叶,3龄前幼虫大多集中为害,3龄后幼虫头部呈“Y”字纹,尾部呈4个正方形黑点。
2.成虫特征。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内各有一条白斑;雌蛾前翅无明显斑纹,呈灰褐色、灰色、棕色。
3.危害症状。在玉米上,低龄幼虫取食叶肉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后期在叶片上造成大小不等的孔洞,也可钻蛀果穗和穗柄为害。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玉米田间杂草,清除虫源孽生地,推广复种套种和轮作换茬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防治方针,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可在幼虫发生地及邻近区域及时设置性诱捕器或频振式杀虫灯,强化监测力度并诱杀幼虫;使用性诱剂,利用害虫交配行为干扰其繁殖;利用害虫趋光性明显的特点进行集中诱杀,从源头上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3.化学防治。低龄幼虫期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功夫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优先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等生物农药。
四、注意事项
1.早晨或傍晚施药防治,尽量避开晴天午间高温时段施药。
2.对准植株心叶、穗部喷雾防治。
3.草地贪夜蛾对药剂有较强抗性,宜轮换交替用药,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要严格控制施药浓度,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产生药害。(供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部区域农技服务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