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入场捕鱼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15年海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中国海门 发布时间:2016-03-31 字体:[ ]

2015年海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门市统计局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稳中优进、改革创新、法治引领”工作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发展质量有了新提升,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民生改善呈现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0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71.59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391.63亿元,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297元,比上年增加8589元。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1.5∶42.8。全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9.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1%。全年实现新兴技术产业产值626.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1%。

经济活力继续增强。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1157户,比上年增长9.2%;注册资本4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430户,比上年下降4.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8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259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7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2家,房地产企业89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534人。年末城镇化率为57.3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40亿元,增长14.3%,其中,税收收入65.04亿元,增长14.3%,税收占比达8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3.5%,烟酒上涨1.0%,衣着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1%,交通和通讯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0%,居住下降0.1%。在食品中,粮食上涨1.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7.8%,鲜菜上涨9.8%,水产品上涨4.6%,蛋下降5.0%。

表1  分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情况

指标名称

涨幅(%)

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0.6

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5

食品类

3.5

其中:粮食类

1.2

油脂类

0

肉禽制品类

7.8

-5.0

水产类

4.6

9.8

干鲜瓜果类

-0.1

烟酒及用品类

1.0

衣着类

2.2

家庭设备及用品

0.4

医疗保健

0.1

交通和通讯

-2.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3.0

-0.1

服务项目

1.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46万吨,比上年增产0.50万吨,增长2.6%。其中:夏粮4.73万吨,增长4.0%;秋粮14.73万吨,增长2.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240 公顷,比上年增加430公顷;棉花面积9140公顷,比上年减少10公顷;油料面积28030 公顷,比上年减少560公顷;蔬菜面积26191公顷。

林牧渔业总体稳定。全年新增造林面积91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2.8%。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3305吨,下降0.2%;禽蛋总产量43782吨,下降0.4%;牛奶总产量4693吨,增长0.2%。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比重达52.1%,家庭农场612个,农民合作社1244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76公顷,总量达20267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194615

2.6

10645

-0.5

92270

0.1

113196

-0.9

禽蛋产量

43782

-0.4

水产品

88230

-2.1

生猪出栏数

万头

14.27

-3.3

羊饲养量

万只

93.96

-2.7

家禽饲养量

万羽

1665.11

-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保持稳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利税311.70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利润总额206.4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表3  部分工业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印染布

万米

141494.00

7.1

服装

万件

2105.16

-20.4

万双

2384.62

12.1

中成药

2506.00

7.5

水泥

3278239.00

-4.3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797912.50

-22.7

日用玻璃制品

42110.00

19.3

石墨及炭素制品

5343.00

101.9

铜材

81832.00

11.6

铝材

582.00

-14.8

钢丝

263.3

17.1

钢丝绳

51297.00

6.8

不锈钢日用制品

35081.00

-5.7

锻件

10327.00

-30.4

风机

2288.00

-79.8

电动手提式工具

917925.00

22.9

光缆

芯千米

1080533.40

18.8

建筑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2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3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14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38家。全市建筑业施工人数达30.2万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0亿元,增长15.0%。全年施工面积1.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竣工面积3287万平方米,增长14.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50万元,增长11.1%。全年获得国优工程1项、詹天佑奖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中国安装之星奖2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民间投资445.18亿元,增长21.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8.7%,提高5.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343.94亿元,增长9.0%,其中,技改投资197.25亿元,增长27.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7.4%,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投资221.02亿元,增长19.6%。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3.33亿元,增长32.1%。全年房地产投资39.34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397.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2.75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80.2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3.74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1.68万平方米,增长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70万平方米,增长9.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1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9.51亿元,增长10.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1.64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287.04亿元,同比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4.11亿元,同比增长9.9%。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粮油食品类增长19.6%,烟酒类增长33.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27.7%,日用品类增长11.3%,金银珠宝类下降1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8%。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经济规模保持稳定。全年进出口总额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总额14.19亿美元,下降2.5%;进口总额8.35亿美元,增长43.7%。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3.67亿美元、1.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25.9%、10.7%。对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出口额分别为6.10亿美元、2.67亿美元和2.56亿美元,列前三位。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9个,新批增资项目10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8个。新批协议外资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7.46亿美元,增长12.1%;新派劳务人员2386人,比上年增加1034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6675人,增长20.5%。新批境外投资企业8家,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45亿美元,增长13.3%。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656万吨,增长2.5%,公路货物周转量达100568万吨公里,增长4.6%;水路货物运输量14.8万吨,增长2.1%,水运货物周转量2931万吨公里,增长0.8%。公路客运量702万人,下降0.4%,旅客周转量49899万人公里,下降0.4%。市内等级公路为2454.4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81.01公里,二级公路147.90公里,三级公路221.23公里,四级公路1790.38公里,等外公路13.96公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年末汽车保有量为14.03万辆,增长18.3%,其中,小型汽车13.68万辆,增长19.2%。年末全市个人汽车保有量为12.85万辆,增长17.8%。

邮政电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2.14亿元,下降8.5%。本地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数22.40万户,比上年减少4.1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92.54万户,比上年增加1.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88.11万户(含手机用户),比上年增加24.74万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95.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国际旅游者人数10.06万人次,增长2.2%。旅游总收入达27.11亿元,增长24.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1042.33万美元,同比增长11.2%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衡。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增值税增长7.2%,营业税增长62.2%,企业所得税增长7.6%,契税下降7.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公共安全支出3.96亿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2亿元,增长2.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6亿元,增长6.3%;科学技术支出2.57亿元,增长79.5%。

表4 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182.42

12.7

一、地方级财政收入

149.16

16.0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8.40

14.3

其中:税收收入

65.04

14.3

#增值税(25%部分)

5.48

7.2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0.64

4.4

营业税

34.40

62.2

企业所得税(40%部分)

5.19

7.6

个人所得税(40%部分)

5.93

-15.2

契税

2.73

-7.7

(二)基金预算收入

70.76

18.0

二、上划中央及省收入

33.27

-0.2

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商业银行19家,各项存款余额1174.97亿元,比年初增加153.84亿元,增长1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2.25亿元,增长11.8%;企业存款余额347.72亿元,下降8.9%。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693.29亿元,增长8.9%,其中短期贷款343.42亿元,下降1.0%;中长期贷款308.24亿元,增长17.1%。个人消费贷款82.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47亿元,中长期贷款72.30亿元。

表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绝对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1174.97

153.84

15.7

#企业存款

347.72

65.6

-8.9

储蓄存款

702.25

68.76

12.1

各项贷款余额

693.29

53.00

9.9

#短期贷款

343.42

-3.32

-1.1

中长期贷款

308.24

44.98

17.1

#个人消费贷款

72.30

11.54

19.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9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3.24件。海门国际技术创新谷揭牌,首批8家境内外研发机构入驻。海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投入运行。新引进国家顶尖人才8名,首次引进中科院院士来海创业。新增高技能人才5663名,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668名。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生33268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生11761人;初中29所,在校生21507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6561人。小学40所,在校生4723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8人。各级各类幼儿园48所,在园生20180人。全市教职工数9093人,其中,专职教师8247人。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加固校舍7.86万平方米,新建塑胶化操场11片。海门开放大学正式揭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海门分院通过验收。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分别再提高2.6个和7.3个百分点,持续名列全省前茅。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全市年末共有文化馆(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9.83万册。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会109次,组织文艺活动652次。有专业技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300场次,观众25万人次。文化惠民成效明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900平方米,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开工建设,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美术馆等工程实质性推进。江海文化艺术展示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田园山水画院在0.1元入场捕鱼挂牌成立。全国文化先进市实现三连冠,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张謇垦牧公园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25.7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01套,光缆总长度达6269公里。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出版《海门日报》299期,《海门日报》期发行量达2.6万份。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384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1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专科疾病防治所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03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87人,注册护士1501人,药师、技师、检验和其他人员851人。全市拥有医疗标准床位3539张。全年总诊疗病人504.80万人次。全年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4.05亿元,参保人数达67.52万人,参保率99.97%,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金额达4.10亿元,得保人次达266.94万人次。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98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679个,其中系统内8个。全市共有等级运动员370人,其中,二级18人,三级352人。全市共有等级裁判554人,其中,一级以上58人,二级240人,三级256人。全市共有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2394名,其中,国家级6名,一级72名,二级806名,三级1510名。全年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演示会20场次,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达40万人。成功承办第六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日青少年围棋比赛、江苏省县级市门球比赛等重要赛事。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24.68亿元,比上年增加6.27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25.43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20.61平方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海门航站楼开通运行。新购置LNG新能源公交车70辆、镇村公交车16辆,增开城市公交线路2条、镇村公交线路15条,新增城乡公交站点507个,公交票价下调幅度超过60%。年内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61.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市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3.7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321.25公顷。全年新安装路灯141盏,路灯盏数达2.68万盏。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保持在12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总量达 2925万立方米。年内新增供水管道79.15公里,新增用户15477户,全年供水总量达3325.7万立方米,售水量为2871.79万立方米。全市液化气用气普及率达100%,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354公里,用气人口达15.64万人。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市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2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24毫克/立方米,PM2.5为0.052毫克/立方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为261天,占全年天数的71.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9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6分贝。节能减排顺利推进。修改完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绿色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3.6%。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0.0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29人。全年出生人口7026人,人口出生率为7.0‰;死亡人口9275人,人口死亡率为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年末常住人口90.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54元,比上年增长9.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04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6元,比上年增长9.0%。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41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55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24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8.25%,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86亿元,增长12.7%。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1万人,增长5.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38万人,增长2.4%。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8.93%,医疗保险收入10.82亿元,增长16.2%。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26万人,增长2.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8万人,下降6.9%。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8.7%,城镇失业保险参保11.96万人,增长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15人。

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618人,其中城镇550人,农村7068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055万元,其中城镇290万元,农村276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9500人次,农村社会救济供资金额达620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托老机构77个,共有床位10476张,收养5809人。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