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入场捕鱼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计划 > 各类规划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12 字体:[ ]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局上下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效,坚定前行,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统筹治理新格局,让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1.水岸共治提“水质”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做好“治水”文章,才能实实在在地提振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开展省市考核断面达标行动。围绕8个省控断面和6个市考断面所在的10条河流,开展“精耕细作”式的污染源治理,重点实施“六个一”:即建一套管水班子、竖一批公示牌子、落实一张整治清单、制作一张全区水系图、完善一套水环境档案、用好一套自动监测大数据网,把治水放到高质量海门建设中的优先位置来抓。二是推进湾(滩)长制保护海洋生态。围绕海洋国控点位的水质目标,充分发挥湾(滩)长制办公室的作用,压实陆、岸、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执法监管重要内容,发现问题,督办交办。做好入海河流和沿海重点企业行业整治,严格管控陆海污染物排放。三是强化地下水保护工作。实施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重点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确保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防范。四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协同相关部门完成24100农户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区农户覆盖率达到23%以上。

2.溯源管控提“气质”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联防联控,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格督促区镇落实属地“点位长”责任,积极应对预警管控。一是重点因子专业化研讨。开展海门“天地一体”大气环境精准分析与治理管控,对臭氧污染成因解析、重污染治理研究,落实治理措施。二是重点点位精准化管控。以2个省控站点周边三公里大气污染源规范达标为重点,强化监管执法,压减源头污染。动态更新“一图一清单”,形成工业、工地、混凝土搅拌站、餐饮、加油站、汽修等大气污染源清单,依部门、街道职责开展常态化巡查,找准问题,精准治污。三是重点行业倒逼式整治。抓好船舶、钢结构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排定一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协同推进工业、工地、餐饮等涉气源治理。推进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监管。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扬尘在线监测、提升港口码头和工业无组织颗粒物排放管控水平。

3.清废净土提“品质”

深入贯彻落实新固废法实施,持续开展危废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一是扎实做好专项整治。按照“企业自查、区镇普查、分局复查和部门督查”四级排查整治方式,全面深入推进危废专项整治,对问题隐患实行清单管理、动态管理。二是扎实做好危废“减库存”。建立危险废物全生命监管系统,从危险废物的产生开始到处置,全过程实时监管。指导督促危废经营单位和产生单位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计。结合落实产能淘汰工作,依法关、停、并、转产废量大的污染企业。开展全区区域的固废再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三是扎实做好土壤修复工作。制定治理修复工作计划,强化治理修复活动环境监管。对原沿江关闭退出地块和2020年关闭的化工地块,实施土壤调查和评估。对原电子元件引线厂污染地块污染修复。

(二)聚焦农村新行动,让生态屏障更加坚实

补齐农村生态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要牢固树立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理念,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激活农村治理细胞,延伸治理触角,提升村镇高质量发展。一是园区专项整治。实施开发区赫联工业园区企业废气专项整治,对14家企业集体约谈,明确整治标准和时限,提升园区生态水平。实施海门港新区企业规范化整治,实现企业环保要素全部达标。二是行业专项整治。实施三星镇家纺企业分类整治,按照涉气家纺企业和一般家纺企业,以监管促整改,以服务促提升,引导家纺企业环保上台阶。实施常乐镇铸件和粉末冶金行业“体检”整治,对10家企业全面排查,对症下药。实施四甲镇和余东镇球类行业整治,对7家企业规范废气排污行为。三是重点点位专项整治。实施灵甸工业园区景观河整治,强化沿线工业企业雨污分流、自动监测等执法监管。四是生态管控区专项整治。全面清理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重点对4家重点行业、12家一般行业、14家堆场码头和混凝土制品业清理整治。

(三)综合执法新思路,让生态底线更加牢固

按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宗旨,坚持生态环境执法主业,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好执法提升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创新执法手段。推行行政执法模板化,探索“海门样板”。实施执法模式转变,按照执法行动科学化、指挥系统信息化、网格执法专业化的要求,综合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用电监控、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等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监管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精准执法。二是创新执法能力。加大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定期学习考试,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执法工具配备,强化科技化执法。落实全程留痕制度、廉政保密制度、执法联动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公平、有效、透明的做好执法工作。实行执法人员全员办案活动,执法工作月度讲评,执法工作错案培训。开展“每月之星”评选活动,每月在执法系统评选出执法先进、信访先进和提醒人员,公布上墙。三是创新执法成效。一方面,环保法要“长牙”,必须严格执行。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全面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坚持“督政”与“督企”并举、“严打违法”与“规范执法”并重,提高环境执法效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部门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查办机制,集中解决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严重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违法行为。全年行政处罚案件、处罚金额南通领先。另一方面,执法监管必须刚柔并济,开展提醒式约谈、服务型执法,促使企业自觉守法、主动守法,使执法产生更好的效果和作用。开展“十佳五差”活动,各区域性执法局对辖区内10家环保优秀企业实施帮扶,对5个环保较差企业实施集中整治。

(四)勇于担当新常态,让生态福祉更加惠民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红利,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让广大群众尽享生态福祉。一是环境信访压访销案。持续开展环境信访压减化解工程,进一步强化环境信访工作,着力解决一批案情复杂、久拖未决信访积案,最大限度减少信访“存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不断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措施,充分利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无缝衔接、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确保基层环境信访得到稳妥解决、环境秩序得到有力维护。全年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100%。二是环境安全平稳管控。按照安全生产三年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绷紧环境安全的弦,坚决贯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切实履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加强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使用、污染防治设施、VOCs、涉尘涉粉涉爆涉铝镁、油气输送管道等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问题隐患清单。聘请专家现场检查,为企业会诊把脉,帮助企业做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加强工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三是环境宣教渗透基层。坚持对上、对下、对内立体化宣传,通过“环保专版”、“微信平台”,展示海门环保人的精神风貌、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塑造海门环保人的形象。开设环保讲堂走进村镇社区,结合群众的环境诉求,组织环保宣讲团队一线宣讲。四是环境监测提能增效。强化采样分析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监测数据零误差。注重监测人员的能力培训,充分发挥监测站智囊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注重数据分析,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大力配备先进监测设备,开设首个县级海洋监测项目,建成南通地区监测系统中一面鲜亮的旗帜。

(五)从严治队新要求,让生态铁军更加风采

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组建“碧水保质突击队”“大气管控先锋队”“净土守卫排头兵”“环境执法轻骑兵”“忧企为民贴心人”“生态海门护旗手”6支党员队伍,服务发展常态化。二是发挥骨干中坚作用。着力培养和锤炼年轻同志,通过文化提升、技能提升和思想提升,运用“项目式”实践锻炼、“现场式”跟学锻炼等方式,切实培养一批青年骨干,造就一支需时能用、用即能战、战则能胜的“狼性”团队。三是发挥执纪保障作用。强化队伍的监督执纪,紧盯重要节点进行廉洁教育提醒,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加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执行和督促检查力度。要落实“六个担当”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制度“带电”生效。进一步提高忠诚履职意识,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污、铁的办法治本,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树立环保新形象,提高环保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