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在南通市海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沈旭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殊为不易、极不寻常。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精准有效打好稳增长、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组合拳,较好完成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我们稳中求进,交出了一张振奋提气的实干答卷。组建“1+8”经济运行工作专班,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团”巡回宣讲和“服务企业(项目)大走访”活动,扎实推进稳增长“六大攻坚行动”,助力市场主体增信心、稳预期。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亿元、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33.6%(因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形成低基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列南通首位,为省市“勇挑大梁”作出海门贡献。一年来,我们难中求成,推进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重大战略交通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北沿江高铁完成全线桩基施工,海太长江隧道进入基坑开挖阶段,南通绕城高速海门段主体工程完工,疏港铁路一期建成交付,洋吕铁路先导段投入运营。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招引落户振江风电装备、米谷新型储能、瀚思瑞半导体、德硅凯氟光学晶体材料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项目,成功引进集微产业创新基地、浦东软件园创新基地、武汉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成势。38个项目入选省市级重大项目,连续六年位列南通第1。总投资50亿元的上海电气异质结电池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首片下线,再创重大项目建设“海门速度”,获新华社点赞报道。一年来,我们好中求优,收获了一波鼓舞人心的荣誉战果。入选2023年度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全国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跑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现场验收。入选省创新型示范区创建名单。获评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地区。跻身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建设名单。智改数转、养老服务、政府督查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8位、全省第6位。省委主要领导亲临海门视察,盛赞“从这里可以看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初步形态”。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经济运行承压奋进。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经济高频监测调度,紧盯短板弱项聚力攻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1765.6亿元、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480亿元,分别增长14.9%、15.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28%,制造业税收贡献度达46.23%,较上年分别提升6.5个、5.93个百分点。企业梯次培育取得新成效,新增“四上”企业260家、规上工业企业89家,中天钢铁成为全区首个300亿级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数量超过历年总和。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554个,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绿色工厂2家,获评省五星级上云企业2家、绿色发展领军企业3家、智能车间5家。建立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制度,新增入轨股改企业2家,万高药业、容汇锂业过会待发。国内首艘万吨载缆量新型海缆施工船顺利吉水,国内装载量最大的LNG运输船在海开建。招商局重工斩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华尔康入选工信部生物医药材料“揭榜挂帅”榜单。澳斯康生物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当升科技荣获江苏省优秀企业。现代服务业稳步提质。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2个,获批市级以上“两业”融合重点企业5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5家,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917亿元。开展“新年惠购”等四季主题消费活动,引进品牌首店9家,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入围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恒丰银行海门支行相继开业,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26家。成功举办长江口音乐节、江海文旅节、“点亮海门之美”文旅夜市等活动,建成启用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发布“学张謇,就到张謇故里来”亲子研学精品线路,张謇纪念馆、江海博物馆、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海工船舶基地入选“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常乐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余东老街入选省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特色农业稳产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入选市级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示范方5个。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货隆粮食安全和应急储备库项目即将建成。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正余镇上榜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四甲镇创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悦来镇获评市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农业品牌精品培育企业3家。
发展动能加速激发。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构筑发展新优势。重大项目建设强势突破。持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举办经贸洽谈会、存储产业创新大会、新能源产业创新大会等专题招商活动50余场次,新签约并注册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45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2个,其中50亿元以上3个,完成外资到账3.2亿美元。持续优化重大项目“月月看、家家到、季季评”工作机制,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专精特新等高质量制造业项目14个、服务业项目3个,竣工项目21个、转化达产项目12个。新开工重大项目数、认定达产项目数、签约项目开工率等指标均位列南通第1。盘活存量闲置用地1258亩,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步奖。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新认定科创项目149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1家,创历年新高。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新认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26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9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5家、“江苏精品”认证企业5家。新增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1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件,实现五年翻番。载体功能显著增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去筹转正”,东南大学、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落户,苏中苏北首个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工作站挂牌启用,创成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彰显,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1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5亿元。运行全市首个县级科技人才发展集团、国际人才社区,成立海门工匠学院。获评全省科普示范区。举办首届海门发展大会和“大学生看海门”活动,建设筹集人才公寓1292套,入选省“双创人才”32名、“双创团队”5个,连续六年位列南通第1。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70条”,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基层、免申即享,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达11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1万户,增长74%。 “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备受好评,20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22项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16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完善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手续“五证齐发、半日办结”成为常态。国企“搭建农产品集采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做法获央视报道,国资监管工作全省领先。包场镇经济发达镇培育工作稳步推进。区镇环卫市场化改革顺利完成,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全省交流。对外开放格局持续拓展。建成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4家,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1家,德国海外仓建成开放,获批全省首份印尼RCEP原产地证书,完成外贸进出口360亿元。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商品交易会,获评南通跨境电商集聚区,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2亿美元。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完成外经营业额4.7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8.6亿美元。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建立紧密型联络机制,新签约沪苏地区项目占比超过80%。与勉县、泽库、伊宁对口支援协作工作取得新成效。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坚持协调联动、建管并重,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空间格局更清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城镇开发边界面积达167.47平方公里。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江海路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长江南路等6条市政道路完成改造。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构建八大指挥部组织架构,重点功能片区形象显著提升。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获批全国第二个、江苏首个“相当A级航区”。城乡面貌更精美。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拆违控违专项整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家、老旧小区5个,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2部,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条,拆除违法建筑8.7万平方米。新建小游园1个、小微空间9个,新增城区公园绿地3.83万平方米。中医院新院、家纺市场四期等重点功能配套项目进展顺利,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新开工安置房5380套、基本建成4448套,3668户征迁户搬进新居。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增“三定一督”试点小区30个。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创历史新高。足球小镇获批省级特色小镇,南通唯一。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全市首家。“百千工程”深入实施,新建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515户,改造农村户厕1.98万座,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公里,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绿美村庄各2个。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位列全省第一等次。生态本底更靓丽。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实施江海堤防提升工程25.28公里,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绩效南通领先,珍稀候鸟黄嘴白鹭现身蛎岈山海域,长江海门段重现“水清鱼跃,沙鸟翱翔”生态场景。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持续巩固,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7.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2.2%,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河长制有效落实,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三年达100%。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青龙河整治申报长江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圩角河获评省幸福河道,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全省领先。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南通唯一。生态环境损害“劳务代偿”治理经验全省推广。
幸福底色持续擦亮。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46万元、3.7万元,增长5%、7%。致力暖民心。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创业1732人,引进高校毕业生6000人。社保扩面征缴深入实施,新增参保1.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城乡居民养老金连年调增,被征地农民、退捕渔民、困难群体应保尽保。残疾人“两项补贴”、重点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全面落实。长护险和区镇“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全力为困境青少年实现“微心愿”,打造“梦想小屋”52间。在全省首设新业态劳动者关爱日,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38个。“一老一幼”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建成投用滨江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城区老年服务助餐点6个,完成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400户,创成省示范托育机构7家,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3.75个。致力惠民生。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新建、改扩建学校3所,完成校安工程3.1万平方米。初高中贯通培养机制持续完善,中考高考再创佳绩,“双减”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海门中学入选“中国百强中学”和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特殊教育康教上门团队入选“江苏教育年度人物”。成立全省首个县级中华职教社,全国首个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海挂牌。区镇教育基金会实现全覆盖,获评省融合教育示范区。区人民医院创成“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挂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通合作医院”,区中医院成立“上海影像医学研究所海门分中心”、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国家卫生镇创建实现全域化。新建文化礼堂、百姓舞台34个,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省领先。区体育中心建成启用,成功举办中乙联赛、长三角青少年击剑公开赛等赛事超百场。区图书馆获评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城市书香味日渐浓厚。海门大剧院先锋小剧场获评省示范小剧场,南通唯一。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位列南通第1。《海门传》等6部作品获市“五个一工程”奖。山羊肉烹制技艺、戚家拳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优化提升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个实践站,16人次获评国家、省市先进典型,好人好事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致力保民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深入实施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完成“瓶改管”“瓶改电”2309户,高层住宅电梯AI智能阻车系统加装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50公里。建成启用VR智能安全体验馆。入选全国县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地区,南通唯一。“保交楼”工作举措扎实有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全省领先,信访工作多条经验全市推广。织密“盲区补防、街面巡防、小区智防”三张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和敏感时点安保维稳任务,政法队伍满意度、网格知晓率保持全省前列,获评全省首批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先进单位。“五社联动”实践获评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2万条,办结“12345”群众诉求30万件。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吸纳代表委员真知灼见,办理人大议案1件和建议355件、政协提案305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完善重点工作“清单管理、专班推进、挂图作战、综合考评”闭环式落实机制,以政府效能匹配市场效率,政府督查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表彰。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事业机构14个。严格控制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政府部门公用经费压减10%。审计监督、公共资源交易促进增收节支17.92亿元。扎实做好各类巡视巡察交办问题整改,一以贯之纠治“四风”,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们深知:海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城乡建设的每一处变化、社会民生的每一点改善,无不凝聚着全区上下的心血与汗水,无不包含着社会各界的努力与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海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海门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新赛道布局还需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短板;土地、能耗、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城市功能品质仍有待提升,乡村全面振兴任务依然繁重,生态环境改善还要付出更大努力;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担当意识、攻坚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不回避、不畏难,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和信心支撑,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矛盾;既有国家战略深度叠加、重大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带来的区位优势,也面临大都市虹吸和区域竞争加剧导致的潜在压力;既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打下的产业基础,也面临投产效益延后带来的长尾效应;既有干部执行力提升激发出的发展活力,也面临“后疫情”时代社会矛盾引发的现实问题。面对这样的宏观大势和微观形势,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一着不让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充分激扬“干就干最好、扛就扛红旗、争就争第一”的壮志豪情,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互动并进、扬优势与补短板更好结合,充分激发全社会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活力,努力把海门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确保在“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竞争态势中打头阵、争先锋,坚决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总目标,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服务业发展攻坚年”“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提升深化年”活动,持续推进稳增长“六大攻坚行动”,不断优化经济工作“六项机制”,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积极推动“一示范四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7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保稳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唯有以奔竞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方能在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再创新辉煌。一是以非常之力攻项目。牢牢把握区域发展黄金窗口期,凝聚“抓工作必须抓项目、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的强烈共识,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项目不放松,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做强载体、做美环境、做优配套、做好服务,火眼金睛盯项目、虎口夺食抢项目、真心真意推项目,努力让今天的项目增量成为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项目质量成就明天的产业质量。二是以务实之举破难题。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品格,厚植“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家国情怀,发扬拼劲狠劲,强化“有解思维”,直面矛盾不回避、动真碰硬不躲闪、敢理“旧账”不拖延,及时梳理化解本区域、本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下大力气解决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老大难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社会关切。三是以争先之志强板块。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队伍在一线锤炼,推动各板块、各条线立足自身优势、融入发展大局,当好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比一比谁为经济发展贡献0.1元入场捕鱼、谁为环境优化出力更大,以争先进位为荣,以被动落后为耻,激活比学赶超“一池春水”,以“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的新征程上,留下俯仰无愧的奋斗脚印,写下百姓叫好的精彩一笔。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投资、消费、外贸统筹抓,保障经济稳健运行。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外贸促进作用和企业支撑作用,着力厚植以进促稳坚实基础。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弘扬“六张皮”精神,再燃“四千四万”激情,凝聚区镇、部门、驻外局、国企招商工作合力,形成“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猛攻招商生动局面。实施项目建设“六个三”行动,动态摸排重点客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利润再投资企业“三个资源库”,定期更新拟洽谈目标企业、拟落地重大项目、制约项目推进问题“三项清单”,倒逼区镇部门主要责任人、专职招商队伍、市场化招商合伙人“三个群体”,落实双周过堂、每月调度、季度观摩“三项机制”,精准招引有控制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三类企业”,实施拼开工比工程进度量、拼竣工比设备投入量、拼投产比实物产出量“三项竞赛”,打响“2+4+N”招商活动品牌,全面掀起项目攻坚新热潮。全年新引进超5亿元项目60个,其中百亿级2个、50亿级6个,争取落地0.1元入场捕鱼即期可支撑、远期能带动的基地型、链主型项目;新开工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28个,其中10亿级项目不少于8个、50亿级项目不少于2个、100亿级项目2个;新竣工、新转化达产项目各12个。确保中天钢铁一期二步、振江风电装备、南亚新材料、慧聚高端制剂等项目开工建设,上海电气一期、俐马纺织一期、米谷新型储能等项目投产达效,确保完成制造业投资不少于350亿元,着力形成0.1元入场捕鱼实物投资量和经济增量。加强新型城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债券、地方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
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把握消费复苏趋势,高水平高频次策划举办“约惠海门·品质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住餐娱乐消费,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定制经济、演艺经济,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来海设立旗舰店、体验店,大力发展社交电商、网络直播、智慧商超、社区团购等新零售业态,吸引大型零售、餐饮集团、连锁企业在海布局,加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府南、謇公湖、北部新城等区域商业布局,引导龙信广场、大有境、步行街等特色商圈提升业态品质。加快张謇广场、万达广场、洲际酒店建设进程,推进梦幻江湾、湖畔街区、酒吧海鲜一条街等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消费新地标。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进农批市场布局优化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盘活供销社系统资源,促进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提升海门百姓消费层级。
着力稳住外资外贸。加强与国际知名投促机构、外国商会协会合作,开展精准招商“敲门行动”,引导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全力推动“两岸(海门)智能制造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引进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5个,外资实际到账3.2亿美元。大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外贸企业走访服务,开展对外贸易促进行动,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活动,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联动发展模式,推进东华贸易等龙头外贸企业落户,新增跨境电商企业20家以上,新布局海外仓1-2个,完成外贸进出口370亿元。启动东灶港2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设,推动中天码头开放,探索开展车辆出口贸易。加强对台、侨务和外事工作,拓展友城交流合作。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企业家,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逐链召开产业链圆桌会议,落实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支持举措,完善政策宣讲、企业走访等工作机制,推动各类助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强化“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持续丰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擦亮“万事好通·马上办”营商服务品牌。坚持抓大、强中、扶小协同并举,推动龙头做大做强、中等做精做尖、小微做优做活,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其中20亿级以上企业突破20家,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突破2100亿元。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报会企业2家、入轨企业5家。实施“弘謇增能·新创未来”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行动,支持企业提升预期、深耕实体,引导企业家守正创新、薪火相传。
二、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同推进,打造现代产业高地。以争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推动产业锻长补短、培新固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耕先进制造业。紧扣“3+2”主导产业,落实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推进优势产业拔尖、成长型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焕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立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优势,做强海工船舶、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环保设备、智能电网等细分领域,招引落地超5亿元重大项目不少于20个,加速构建千亿级标志性产业集群。依托中天钢铁、新江科技等头部企业,重点发展面向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的金属新材料,确保产业规模迈上600亿级台阶。做优百奥赛图CMC、益诺思安全评价中心等一批生物医药转化平台,发挥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产教融合功能,推进东久生命科技产业园投入运营,规划建设中关村(海门)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苏州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临江分园和国药健康小镇,升级扩容特殊食品产业生态圈,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营收增长15%以上。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加快集聚一批风电装备、晶硅光伏、电池材料、氢能储能等领域补链延链项目,推动上海电气二期、首帆动力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形成“风光电储氢”全产业链布局,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发挥集微产业创新基地、武汉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引领效应,引进半导体材料及设备类头部企业2家、高成长型企业15家以上,聚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崛起。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力争在前沿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产业、细胞和基因技术等关键细分领域换道抢滩,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引导家纺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更高端延伸,推进家纺市场四期、九洲鹿家纺、纤云纤维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投运“智慧云仓”项目,全年完成大个体进规不少于60家,新增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不少于10家。实施“数字经济攻坚行动”,推进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东布洲风云动画基地、三星电商直播基地、正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统筹做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篇“大文章”,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达11%。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100家,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10家以上,企业上云覆盖率达40%。
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效运转服务业“一办两中心五专班”,召开全区服务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依托八大功能片区,着力攻坚服务业“4+2”重点领域,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0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0家,服务业开票销售突破1200亿元,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壮大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推进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科技服务业重点聚焦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产业赛道,依托謇公湖科创中心、临江新区科创园等创新载体,引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确保营收增长15%以上;信息服务业重点依托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软件开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等业态,引育进规企业35家以上;商务服务业推进国昌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开工建设,加快佩信集团等人力资源企业落户运营;现代物流业瞄准创建“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目标,争取耐克仓、中外运数字化多式联动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现代商贸业突出建圈强链,推进德乐集团区域总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落户,围绕中天钢铁等龙头企业积极招引关联商贸供应链企业;文化旅游业更加注重人文经济导向,推进文旅产业同农业工业融合、与教育体育互动,将江海资源、名人故居、特色田园、文体场馆、产业基地“串珠成链”,引入专业团队、标志项目,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一批精品研学线路、网红景区、时尚节会,不断增强“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影响力,争创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振现代建筑业。出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更大力度帮助建筑企业纾困解难,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推动建筑业提振信心、再创辉煌。引导建筑企业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拓展市政园林、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产业链条,主动进军城市更新、新基建、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等施工领域,支持本土企业提质升级、做优做强,赋予海门建筑新的品牌价值和发展内涵。深化建筑业招商回归工程,高标准打造建筑装饰产业园,推动中铁建二十一局电务电化公司等央企三级总部加快落户,招引优质建筑企业30家以上,全力稳住建筑产业“基本盘”。组建“江海铁军联盟”,支持建筑企业强强合作,抱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家援建项目、对外产业投资项目和国家政策性项目建设。科学组织住宅用地出让,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扩大高品质住宅供给,用好房票安置、换新购等有效做法,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共支撑,厚植创新发展根基。抓好教育根本大计、创新第一动力、人才宝贵资源,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叫响教育“最亮名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张謇小学、实验附小聚贤校区、叠石桥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难题,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让最好的设施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优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实施名校品牌培育、优质学校成长、乡村教育振兴三大行动,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积极导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资源,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建成投用临江卡迪夫国际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提升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构建“轻负高质”的教育生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
激活科创“最强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进科创项目150个,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9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积极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全链条阶梯式企业成长培育体系。实施科创载体“扩容强体提质”行动,竣工投运未来智谷、中兴智谷,推进海润及海鸿高科技产业园、拓鸿产业园二期建设,发挥科技人才集团作用,加强与专业化运营机构合作,全力引育高端创新资源,新增省级以上科创载体5家。支持高校院所在海设立研究院、实验室和研究生培养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衍生、孵化能力,推动国家药监局高研院实训基地落户,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8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争创省级以上专利奖2项、“江苏精品”认证企业5家。
集聚人才“最优资源”。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举办“东洲英才”创业周、“海智杯”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构建“赛会+路演+评审”多元引才模式,更大力度引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新增高层次领军人才15人以上、高技能人才300人以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引导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订单培养0.1元入场捕鱼技术蓝领。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发挥异地海门商会作用,畅通在外乡贤人才身归、心归、资归家乡“快车道”。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综合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让0.1元入场捕鱼千里马在江海大地竞相奔腾。
四、坚持目标、过程、结果相统一,增强改革攻坚实效。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强化区域一体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推动跨江融合升温提效,常态开展经贸洽谈、产业对接、人文交流等活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集聚高端要素。突出交通互联,全力保障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等重点工程建设,配合推进南通新机场、如通苏湖城际、通常高速海门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新江海河段、东灶新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动江海河直达联运,加快完善公铁水集疏运体系。突出产业协同,深入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深度对接沪苏优势产业、科研资源、知名企业,积极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投资合作+品牌合作”“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互惠协同路径,创新载体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力争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建合作园区取得新突破,全力跻身“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突出民生共享,推动便民事项互联互办、社会治理互促互进,构建更加完善便捷的同城化生活圈。高度重视与粤港澳对接交流,提质扩面开展驻点招商,积极学习前沿理念、创新做法,推动项目招引、外资落地和营商环境提升实现新突破。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强化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二类国企作用,组建海门物流集团,推进环保水务集团高质量运营。深化“一企一策”市场化改革,引导各区属国企聚焦2-3项主责主业,加快形成战略明确、板块清晰、专业突出的业务布局,全面提升城投水平、产投能力和科投规模,国企营收和利润总额均增长10%以上。支持国企与头部央企、实力民企、专业基金合作,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0.1元入场捕鱼重大项目、高端资源在海门布局落子。严格落实降本增效“10条措施”,规范国企投融资行为,持续化解经营性债务。加强国资监管和企业经营专业化建设,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在服务全局、市场开拓、城乡建设、金融支撑、风险防控上展现更大作为。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坚持向存量要增量、以强度换空间,鼓励企业“零土地技改”,推动工业上楼打造“垂直工厂”,切实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以及新型产业用地(M0)等多元化供应体系,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深入推进土地“双整治”,完成增减挂钩500亩、占补平衡3000亩。高效盘活各类低效用地、闲置厂房及科创载体,借势推动业态导入和功能置换,打造一批发展质态好、产出效率高的特色园区和主题楼宇,新增纳税超5000万元楼宇2栋。完善新型投融资机制,整合运用REITs、EOD、TOD、ABS、权益融资等多元化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全方位参与片区开发、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和社会事业。加强头部基金招引合作,壮大创投基金规模。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为实体经济注入0.1元入场捕鱼“源头活水”,制造业贷款增长12.5%。
五、坚持规划、建设、治理齐发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外塑城形、内铸城魂,持续增强城市的人才集聚力、人口承载力和人气吸引力,建设近悦远来的魅力城市。
推动城市功能更完备。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国土空间,用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设施提档升级。坚持“留改拆”并举、形象品质并重,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强功能等形式,稳步推进解放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个,更新老旧燃气管道15公里。优化城乡菜市场布局改造,打造一批惠民便民特色早餐店,丰富夜市经济。加快推进府南220KV供电线路管廊工程,打通汇通路、东海路等“断头路”,实施北京路西延下穿通常高速隧道项目,长江路北延、江海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坚持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裸土复绿,新改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绿地30公顷,将生态肌理植入城市基因。有序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个,加速打造城区一公里“充电圈”。
推动城市品质更高端。紧盯市容管理薄弱环节,坚持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持续提高垃圾分类、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打造干净清爽的城市环境,新增“三定一督”小区28个。有序开展城市体检,及时处置路面破损、积淹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违法建设、停车秩序、户外广告等领域专项整治。推广城市管理“红黑榜”制度,强化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组织“行走海门”行动,用脚步丈量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开展“完整社区”试点,推动综合执法力量进小区,积极探索“物业服务社”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满意度。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激活数据要素,拓展场景应用,推动城市治理效能加“数”前行。
推动城市底蕴更深厚。坚持以文化魅力涵养城市气质,利用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打造海门文化标识,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善用名人、名嘴、名笔,广泛拓宽“海门流量”传播通道。提档升级江海博物馆、季方史料陈列馆,发挥图书馆、大剧院、科技馆等现有场馆效应,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明实践站向家门口延伸、向农村覆盖、向重点群体倾斜,精心组织“文化惠民潮”活动,让群众在文化滋养中乐享美好生活。大力引育文化领军企业和文艺专业人才,推出0.1元入场捕鱼具有新时代气质和风骨的精品力作,创设“中国歌诗传承中心”“中国卞之琳诗歌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全面繁荣,扩大海门山歌、通东号子等特色文化影响力。做好科普、档案、史志等工作。
六、坚持农业、农村、农民全兼顾,建设现代和美乡村。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努力展现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治理井井有条的农村发展新风貌。
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始终抓牢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7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2万亩以上。建立白山羊保种繁殖“科研+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扩大农科所种苗繁育规模,提升区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质效,推动良田、良种、良技协同发力。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加大农业项目引育力度,深耕畜禽水产养殖、稻米果蔬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新增重大农业项目30个以上,争创省农业龙头企业1家。高标准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做强省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市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发展现代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北部新城都市农业公园。增强海门山羊、万年芋艿、淘米记等地标产品和集体商标市场影响力,打造“鲜活海门”区域公用品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顺应村庄演变趋势,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建设任务,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20公里,改造农桥15座,完成生态河道建设55公里,让公共投入更精准、更可感。深化乡村“连片开发、组团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一批“多村联建”样板,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深入实施“百千工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农村“三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改造户厕1.7万座,完成生活污水治理6000户。试点推广“环境治理积分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家园清洁行动。统筹推进示范村、先进村建设,融入现代元素,留住美丽乡愁,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绿美村庄各2个,全方位彰显田园风情美、水岸风物美、空间风韵美。
拓宽助农惠农增收渠道。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合作联盟,完善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市级专业合作示范社4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一区镇一试点”改革,规范农村建房审批,扎实开展农村不动产登记三级确认。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充分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开发多元产业,全方位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村均经营性收入超过150万元、稳定性收入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家庭创建,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七、坚持减污、降碳、扩绿相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含绿量体现发展含金量,全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更大力度提高环境整治效能。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从严抓好长江禁渔禁采工作,确保14条入江支流稳定达标、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保持Ⅲ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完成长江堤防提升工程8.14公里,推动沿江景观大道全线贯通,开展“净美河岸”专项行动,建成美丽幸福河湖318条,积极构建“以河养河”农村非等级河道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承办全省长江经济带示范段现场会。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三源齐控”,完成VOCs治理项目200个,确保空气质量省市领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危废分级分类管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更高标准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投运园区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开工建设海川水务三期,启动东洲水处理一二期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5.3公里,建成城镇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2个。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新增林木覆盖面积2000亩。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预警、响应机制,加强环境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坚决杜绝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毁坏之实。
更实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工作,推进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创成省级绿色工厂3家以上。优化能源供应布局,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新增光伏并网容量100兆瓦。大力倡导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新投放电动共享单车5000辆,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八、坚持提优、补短、固本相结合,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创业2000人,争创全省高质量就业先行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支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新增城乡“居保转企保”7500人。常态化抓好欠薪隐患排查整治,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多层次医保高效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加强慈善总会、基金会、志愿服务机构等融合互助,鼓励开展助学、助困、助老等慈善项目,全力打造“慈善海门”“博爱海门”工作品牌。
加强健康海门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支持人民医院、中医院创等升级和专科建设,建成投用中医院新院,完成包场卫生院海洪分院改扩建、正余卫生院王浩分院新建工程,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放大紧密型医共体优势,培育县域十大专科联盟,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首诊率,努力让“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区”成为群众的坚定选择。深化与上海医疗机构对口合作,依托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上海名医海门行”巡诊活动。改造人民医院老院,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落地挂牌。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健全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身运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争创省健康县(市、区)。
打造全龄友好社会。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区人民医院增设妇幼保健院,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推进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积极创建生育友好型城市。扩大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支持公办幼儿园延伸办托,做优“师山托育”品牌,建成市级以上普惠托育机构3家。注重从“一米高度”看城市,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示范性空间,建设可爱可亲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完善青年发展政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东洲雁归”工程,开展“大学生看海门”活动,以产业、环境带动青年人才导入,激励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以青年出彩成就海门精彩,引进高校毕业生5000人以上。推广“机构+社区+居家”链式养老服务模式,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6个,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1家、社区助餐点6个,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九、坚持防线、底线、红线一起守,保障社会平安稳定。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落实到位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
盯紧抓牢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生产整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配强区镇安全监管和应急消防力量,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和现场管理规范化建设,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持续推进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从根本上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滚动开展危化品、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渔业船舶、消防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实现居民用户燃气“管阀”更换全覆盖,有效防范安全风险隐患。巩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成效,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50公里。做好防汛抗旱和极端天气应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提质增效年”活动,迭代升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三级体系,持续探索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积极推动“五治融合”“五社联动”,全力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探索组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制度,攻坚化解突出信访问题,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全面建设平安海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化阳光食堂、智慧药房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分类监管、全程追溯等机制,织密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抓好网络舆情监测、风险研判和管控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坚决防止矛盾风险外溢上行。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坚决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确保风险等级“不反弹”。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通过广泛征集、前期会商、反复论证,筛选出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人代会票决。项目确定后,区政府将严格定标定责,狠抓推进落实,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将继续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做好对口支援、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工作,关爱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让海门这座城市更有温度。关爱你我他,温暖千万家。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用心用力,广大市民的笑容就一定能汇聚成海门城市最美的风景!
三、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政贵在力行,工作成于实干。新征程上,我们将把狠抓落实作为有为政府的生命线,知行合一,善作善成,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忠诚型、服务型、实干型、法治型、廉洁型“五型”政府。
讲政治,把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标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创造性抓好工作落实,坚决防止政绩冲动,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做好各类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守初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人大代表之家、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一线工作法”,现场办公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提升12345热线和区长信箱服务质效,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倾诉。健全区政府班子成员建议提案、民生实事、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三领衔”办理机制,以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来检验政府工作成效。关心关切各类市场主体,着力打造“倾力支持、立说立行、精心呵护”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广大企业家扎根海门、做强企业、成就事业。
勇担当,把实干争先作为鲜明导向。涵养严实作风,坚持“四个抓落实”工作导向,健全“攻坚专班制、任务清单制、例会推进制、责任闭环制”工作机制,让“拼指标任务、拼创新做法、拼难题攻坚、拼追赶超越”的拼搏气质成为政府系统干部的鲜明标识。强化争先意识和效率意识,主动求新求变、勇于打破常规,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踏踏实实把普通事情做到极致,认认真真把优势项目做成精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向历史遗留问题叫板、向顽瘴痼疾开刀,决不能把没想办法当做没有办法、把想过办法视为想尽办法,持续提升政府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全面落实干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点燃干事创业激情,让想干敢干者放下包袱,让实干能干者脱颖而出。
重法治,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准则。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常态化推进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健全政务公开、决策咨询、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让依法办事融入精神血脉、成为自觉行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强化府院、府检联动,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行动,全力压降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和败诉率。持续完善“大数据+指挥中心+执法队伍”行政执法新模式,深入实施“砺兵强盾”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努力让每一项建议、每一件提案都能落地有声。高度重视司法、审计、统计和社会舆论监督,持续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让阳光照进权力运行全过程。完善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存敬畏,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要求。始终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严格执行“过紧日子”各项要求,深化零基预算管理,从严落实财政支持项目年初备案、半年过堂、年底评估机制,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扛起政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用良好政治生态引导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引领社会风气崇德向善。
各位代表,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百万海门人民,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牢记嘱托、奔竞不息,携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海门新篇章!